智慧之花读后感|《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而易中天的新作《中国智慧》,文字轻松活泼,谐趣横生,依然是易中天贯有的风格 。

此书分为六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办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初看标题,中规中矩,古韵十足,让人难以理解其中个味 。继而仔细读来,顿然大笑 。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柔 。”像这样平实易懂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 。《周易》是一本特别神秘深奥的古书,一般的人很难看懂 。然而,易中天所讲的“周易的启示”却非常简单明了 。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 。”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 。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

六章节中,我甚是喜欢“禅宗的境界”这一章 。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一直备受追捧 。现如今,似乎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 。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 。整个中国智慧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 。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 。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 。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 。”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 。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 。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 。“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 。”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 。

《中国智慧》,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处处开花 。可快阅也可慢读,能粗看亦能细品 。睿智博学的易中天在《中国智慧》中,精辟地剖析了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谆谆地警世,为读者洗涤心灵 。比起某些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智慧》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好书 。

《中国智慧》虽是易中天对于中国智慧的缩略讲述,但与我而言也是发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 。改变了我对佛教看法的便是这本书的第六部分,禅宗的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