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花读后感|《中国智慧》读后感( 二 )



佛教是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 。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正宗”的佛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冲突是很大的,比如,儒家讲君臣父子,佛家讲众生平等 。出家人见了皇帝不磕头,仅仅是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 。出家后父亲的姓都不能要了,都姓释 。这在儒家看来简直就是“无君无父”,更何况出家人不结婚生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有两条最受不了,一是不准他生儿子,二是见了皇帝不磕头 。仅凭这两点,佛教就无法在中国立足 。因此,佛教人间化了 。

佛教人间化、简易化,禅宗的做法就是先把一些糊涂观念给“拆迁”了,具体地说就是向信众讲清:净土无理,佛也是人,读经无用,坐禅无功 。净土无理即否定了“天国”,天国被否定,人世就被肯定了 。佛也是人,这也是改变了我对佛的看法的一点,中国人的宗教世界有四个角色:鬼、神、仙、佛 。普通人死了以后就是鬼,活着的时候有巨大贡献的人死后就会是神,自然界也是有神的 。仙和佛则不同,仙是肉体的飞升,佛是思想的觉悟,成仙成佛都不必死,佛和仙都是人,佛祖到了一定的年纪也会死 。这一点打破了佛教的神秘感,使之回到人世间 。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则是将佛教简易,讲究顿悟,佛教要中国化就必须简易化才能符合中国人不耐烦的特点 。

这就是禅宗的革命 。宣布净土无理,佛也是人,创立“人间佛法” 。主张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创立“简易佛法” 。前者去神秘化,后者去繁琐化,人间佛法解决了理论问题,简易佛法解决了操作问题,因此,佛教解决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问题,在中国得以立足 。因此在我看来,佛教也是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 。

佛教是智慧的 。佛教的根本是觉悟,佛,就是觉悟者,佛教,就是觉悟的宗教 。觉悟是成佛的关键,因此佛性也可认为是觉悟的可能性 。佛教认为,佛性是众生皆有的,因此可以做到普渡众生 。而众生之所以还未能成佛是因为众生迷 。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 。我们之所以迷是因为我们执,执,就是一根经,认死理,因此就要“破执” 。

迷与悟也就一念之差,因此何人何地何时都是可以成佛的 。所以处处可以悟道,事事可以修行,时时可以成佛 。这就是禅宗为众生开辟的成佛之路,是一条自由之路 。

觉悟是关键的,是重要的,但是想要做到也是很难的,它需要悟性,需要慧根,否则鸡同鸭讲 。在禅宗看来,成佛正是为了每个人自己 。所谓“普渡众生”,无非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脱离苦海,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每个人的人生也只属于他自己 。因此,成佛,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你不开窍,佛也没办法 。由此可见,禅宗所谓的“开悟”其实是“找回自己” 。然而,“找回自我”又必须“破除自我” 。因为一个人最容易执着、最难破除的就是“我” 。()因此,破我执,才能知真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