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书笔记1500|目送读书笔记( 三 )



24、香港所独有 , 而大陆人和台湾人不太看得见的 , 还有一个无形的东西 , 叫做都会品味 。它不是藏书楼里鉴赏古籍善本的斟酌 , 那份斟酌北京尚未断绝;它不是复古巴洛克大楼里装上最炫魅的水晶灯的张扬 , 那份张扬上海很浓;它也不是禅寺或隐士 。

25、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

26、我们这一代人 , 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 , 前后拉得很长 。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 , 或相濡以沫 , 或怒目相视 。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 , 或迟疑徘徊 , 或漠然而果决 。前后虽隔数里 , 声气婉转相通 , 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

27、世上六十亿人里 , 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 , 可能居大多数 。

28、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 , 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 --他所复制的 , 请问 , 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29、“没事干”是件可怕的事 。

30、最先为植物想名字的人 , 总是在植物身上联想动物 。

七、读后感


苏红平

2014年2月15日在当当网定了《有一种幸福叫感恩》、《林泉》、《林清玄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和《目送》等4本书 。到今天为止 , 我已经将它们全部啃完 , 《目送》于今天最后看完 。之前听说或看到龙应台这个名字 , 不知道她有如此大的名气 。更好笑的是 , 我竟然觉得“他”是个男的 , 还以为是台湾政府官员 , 可能和某个叫龙什么的官员搞混了 。不读不知道 , 一读方知龙应台是一个温柔多情多才多愁多感的老龙女 。

这本书装帧精美 , 纸张上乘 , 图文并茂 , 很重很有份量的一本书 , 需捧读才行 。《目送》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 , 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 。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 , 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 , 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她写尽了幽微 , 如烛光冷照山壁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 , 深邃 , 忧伤 , 美丽 。全书一共分成3部分 , 我慢慢品读了21天 , 不时回味 , 千般亲情 , 无穷滋味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 只不过意味着 ,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 ,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 而且 , 他用背影告诉你 , 不必追 。”这是本书主打篇目《目送》的经典话语 , 同时也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看完这句话 , 我们应该都会不一而同地想起孟郊的《游子吟》 , 仿佛看到一个即将远游的游子 , 即将离开家 , 走之前 , 他的老母亲都会帮他收拾行李 。当这位游子再一次离开家的时候不经意的回眸 , 发现自己的父母还在窗台上守望 , 他知道原来每一次他走的时候亲人都是这样目送他走的 。一转眼 , 在窗台上守望的人越来越少 , 最后只剩下一个老母亲 , 这不正和龙应台写得很像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