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拆掉思维的墙读书笔记( 二 )
其实我们都是金子,想发光还有个复杂的过程 。
还有努力论: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 。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 。
如果你从天-安-门向正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么?即使坚持到环绕地球也不行,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的西北边 。多么简洁深刻的例子 。
书中很让我震撼的章节是"等死模式" 。等死模式是这指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为的怪圈 。说简单一点就是,你越是不想动,你就越不动,你为此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简单举例,早晨起床,本来预计7点,可是7点闹钟响过后,还想睡会懒觉,翻身再眯一会,等你起来的时候,时间已经8点了 。本来计划的好好的,8点看什么书,9点做什么,10点干什么,结果就因为一时的拖拉,整个计划都拖后,这让自己很懊恼,如果这时候再来点突发事件,估计就不会按正常的思维方式处理了,这个等死模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的,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
总之这本书给读者的姿态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指导,而不是指手画脚的干预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自己学会规划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很重要,重建更重要,破旧立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破有立才能继续,光破不立,还是一团乱麻 。还好书中给出了重建的技术指导,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去领悟 。
文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女生去年考研失败后遇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是工作后的她还是很想读自己喜欢专业的研究生 。那么今年考还是不考?不考吧,心里不甘心,考吧,万一考不上,又浪费很多时间 。于是她就在这样的纠结中过了半年 。如果她用纠结的时间来考研,几乎两个研究生都考上了!她的这种模式我们称为“等死模式”: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 。如果我没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我不妨试试看一个坏的开始,因为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而完美的开始,则永远都不会到来 。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
1、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二分之一,那么坏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三分之一,而完美的开始则什么都不是,因为完美的开始是永远不会开始的 。
2、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法 。这已经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年代,今天的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响力 。
3、那些希望通过换地方来找公平的人,就像泰坦尼克号上的落海者,他们从一个船舱,逃到另一个船舱,慢慢发现这个地方也在下沉 。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