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优势读后感|《内向者优势》读后感
推荐内向的朋友,或者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内向的朋友看 。也许会有收获 。
书是战隼的微信公众账号推荐的,立刻找来看,几乎一气呵成地看完 。觉得写得很不错,推荐给我认为典型内向性格的刘兄 。刘兄看了以后大呼写得太到位,赞“这是我近期看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他说“这本书让我少了很多纠结,我想对自己今后的行为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
作者说,外向和内向的人的比例是3:1,所以这是个外向人占主导的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里,内向的人该如何更好地生活?这就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的人,在书中,她几乎一直说“我们”如何如何 。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极大地拉进了和读者的距离,读起来非常真实 。偶尔有些描述和我吻合的,我也觉得分外亲切,直击内心 。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将作者提及的各种内向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及身边的人 。经常有惊艳的感觉:说的太准了!不过次数多了,我也警觉起来 。发现作者描述内向者特质的方式很像是星象学家在描述星座的特点,很容易对号入座,但深究起来又会发现这种描述是模糊的、没有指向性的 。到底是心灵鸡汤还是客观描述?读完以后,我想我还是倾向于后者 。
作者认为,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人最大的差别有四点:精力的来源、精力的恢复、对刺激的反应,以及他们对知识和经验的接近方式 。
性格内向的人,从他们的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中获得精力;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从外部世界吸收信息,如果他们不减少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他们内在的思想、情感和印象就永远也不能上升到外部;在积累知识和经验时,喜欢进行窄一点、深入 。性格外向的人的精力的来源是外部世界——如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形形色色的人们、不同的场合和事物;因多种多样的刺激而获得这样那样的成功;性格外向的人通过讲话进行思考,他们需要另外的人听着他们讲话,以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他们可能不需要对方的回答;在积累知识和经验时,一般会将网撒得很开……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有较多的血液流向大脑 。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其血液流动的通路是不同的 。
而其中,最为显着的差别是精力的恢复 。不管在人前表现得怎样,恢复精力的基本方法表明了谁性格内向而谁性格外向 。比如,辛苦工作一天,你是愿意和朋友一起去吃个饭唱个歌,还是独自回家洗个热水澡,安安静静看看书听听音乐上上网睡一大觉呢?如果选择前者,你基本就是外向型;如果选择后者,那你多半是内向的人了 。
——对这点判断我是存疑的 。忙了一天累得像条狗,大部分人应该都想回家躺在沙发上不动弹吧?虽然不排除有精力旺盛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夜生活也丰富多彩的人,但就我观察这样的人并不多 。而且,这里面更大的差异不是内向还是外向,而是身体素质和体力吧!这个问题我跟刘兄探讨了,他倒是颇为认同作者,大致的逻辑是:外向的人精力更旺盛一些,内向的人更容易疲惫一些 。照这么推理的话,对体力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比如运动员,是不是不适合内向的人呢?好像也不是这样 。也许我需要更多内向的朋友现身说法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