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2000字|影响力读后感2000字( 二 )



第三个是社会认同原理 , 该原理发挥最大效果的条件是相似性和不确定性 。我是在校大学生 , 因此以大学生为例 , 很多人都会有迷茫的情况出现 , 大家对于未来充满了困惑 , 国内教育方法加剧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由于未来谁都没有办法提前得知 , 这就创造了最好的不确定性条件 , 另一方面 , 同样是大学生 , 我们会更加容易去参照往届学长学姐走过的路 , 当看到考研人数的数字、考公人数的数字的时候 , 从众的行为模式就启动了 , 于是这种热可以延续这么久 , 一届又一届 。我们会想 , 这么多人都走这条路 , 那么这条路怎么会是错的呢?还有 , 即使是错的 , 那么这么多人走 , 好像还可以求得个安慰 , 你看这么多人都错了 。虽然说如今盲目从众的弊端已经在被不断的提起 , 但是我们还是会时常不自觉其中这种行为模式 。不过毕竟它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用的或者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损失 , 因此被一直保留着 , 而这也是其他影响力武器的共性 。还有一点就是口碑 , 企业如果可以制造一种潮流 , 像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一样刮起一阵旋风 , 大家都觉得如果没有看过就没有谈资 , 没看过就落伍了 , 那么这种社会认同原理的运用真是太牛了 。

第四个是喜好原理 , 我们都喜欢和我们喜欢的人在一起 , 我们也都希望可以成为别人喜欢的人 , 这里就提供了影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喜欢的因素 , 也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实践 , 用于生活当中提高自己受欢迎程度的方法 。一是外表的吸引力 , 这个很好理解 , 我们都会不自觉多看漂亮的女生或者帅哥两眼 , 而且这个会产生晕轮效应 , 我们会赋予这个长得好看的人更多优秀的品质 , 这个是父母给的 , 通常改造的空间不大 , 但是把自己整理清楚 , 注意卫生还是可以做到的;二是相似性 , 时不时来句“我也是”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 因为类似的观点、兴趣爱好、性格等 , 或者是同乡、同姓等 , 都会给我们一种好感 , 相比较于其他人来说;三是称赞 , 这个不必多言;四是接触与合作 , 熟悉感可以提升好感度 , 但是如果原先就互相讨厌 , 然后还经常碰面 , 那么就未必能够起作用了 。好感是可以转移的 , 爱屋及乌就是讲述了这样的道理 , 让我们和积极的因素联系起来 , 形成一种经典条件作用 , 即让对方产生这样的想法:碰到我就会有好事情发生 , 那么他是不是会更想要见到你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