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悟偶得读后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悟( 二 )



索尼找了一些用户来,问他们喜欢黄色的还是黑色的游戏机,结果发现说喜欢黄色的用户比较多 。之后,索尼告知用户为了感谢他们的配合,将送他们一台游戏机,颜色可以任意挑选,而同样一批用户选择黑色的游戏机带回家的更多 。很明显,有部分用户说喜欢黄色却带走了黑色的游戏机 。

用户倒不是想故意欺骗我们,而可能是:()他们被问了自己也没仔细想过的问题,又不想回答不知道,就在现场编造了一个看似有理有据的理由,或者他们有讨好访谈者的心理,会回答他们觉得你希望听到的答案,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想法 。

对我们来说,防止被骗的方法恐怕像索尼一样,尽量在用户可以和产品发生交互的场合下进行,让用户在“说”的同时也“做” 。

【关于传统行业产品经理与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区别】

互联网上的产品经理跟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理不一样 。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理侧重的是对已有产品的管理和营销 。而互联网上的产品经理侧重的则是产品的规划、需要分析、用户研究、功能设计和项目管理 。

【关于改版】

2007年底豆瓣为了庆祝注册用户过100万的改版、2009年百度贴吧的改版,都因为用户的反对声音太大不得已道歉、改回去,我们真的很幸运 。

对于改版,对于升级,我们要把“暴力革命”变成温柔和谐的“和平演变” 。在改版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从部分次级页面改起,或新旧版本并存一段时间,或者做小面积试验 。

【关于处理用户的需求】

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 。

在开始需求分析之前,我们先回到2007年7月——我写了一篇里程碑意义的博文,

是《产品设计体会》的第一篇,也可以看作是为这本书写的第一笔 。2007年6月28日,网店版2.0上线,这是我主导的第一个付费产品,之后的三周我基本天天都会在淘宝论坛上泡不少时间,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听用户的意见,但不要照着做 。

有的用户很“危险”,在提意见的同时还说你们应该做成什么样子,这时候产品经理一定要头脑清醒了,用户提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考虑的 。比如对快递单打印”的功能,用户提出要添加一个他经常用的小快递公司的快递单模板,而我们会发现,这家快递公司可能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快递,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做了一个“自定义快递单”的功能 。

有时候,用户给出的做法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就算他给出的解决方案合理,也要再深挖用户内心根本的需求,比如用户描述“新建非支付宝交易订单的时候必须要选择用户不合理,希望能自己填写客户” 。这里更深层的需求就可能是他需要把线下客户也管理起来,所以我们或许更应该做一个新增线下客户的功能,而不是在新建非支付宝交易的时候让用户自己填写客户姓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