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读后感


《多元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加德纳提出的 。这是一本心灵洗涤的书籍 。《多元智能》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人人都是天才的说法!

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至于出现了差生,美其名日:后进生或落后生 。任课老师对他们“另眼相看” 。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 。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并不代表也不出色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学生和好学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

另一方面学生也早已习惯用成绩好坏来给自己定位,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像做什么都行的能手,而成绩差就干什么都不行,这样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好的,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的,自卑,全面落后 。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很动听,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在很多人的场合展现自己,因此埋没了自己的优点 。

作为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程度,更不用能教棍打他,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都平等相待 。(读后感 )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 。一个学生的智商可以测试,但一个学生的智能是不能通过笔来做文章的 。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 。学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 。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 。

传统上了解学生,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学生智能状况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观察学生真实的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做什么 。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也应该尊重同学的智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