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我超越》读后感( 二 )



打破契约关系

把人员的发展看作达成组织目的的手段,会贬低了个人与组织之间关系的价值 。这里面有一项无条件的承诺,它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勇气,坚持组织真正自我超越的承诺:我们想要如此,不因为什么,只因为我们真心想要如此 。这种对于组织的无条件承诺,真的能焕发出巨大的潜能 。我们在二阶段结束时,只有24人报了三阶段,但是我们几个人为了大家一起走下去,无条件承诺去感召大家,结果仅有三人没参加面试,参加面试的人数增加了8人 。对于没通过面试的同学继续感召,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这样的过程已经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契约关系远不如盟约关系更令人心悦诚服 。在公司管理上是同样道理,当大家无条件承诺为企业愿景而努力,这已经是盟约关系了,我们都是主人,一定会创造无可限量的未来 。

突破“自我超越”的障碍

既然自我超越的好处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和组织不愿意如此做呢?如果组织的领导者缺乏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共有心智模式,以指导其下各阶层决策者的能力,组织对“自我超越”作出承诺是天真而又愚蠢的 。自我超越需要厘清愿景,需要建立共有心智模式,需要很多练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系统的工程,而不是想自我超越就可以了 。而且要看清人性,不被一时的困境所困扰,安然地一直走下去 。

自我超越的修炼

要发展“自我超越”,必须把它当作一项修炼——一种透过实际应用来验证的一系列练习 。就像要经过不断的练习而成为艺术大师一般,以下的原理与练习是不断精熟与扩大自我超越的基础工作 。

一、建立个人“愿景”

个人的“愿景”发乎内心 。大多数的人对于真正愿景的意识都很微弱 。把焦点放在真心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非仅放在次要的目的,这样的能力是“自我超越”的基石 。

萧伯纳生动地表达了这个想法,他说:“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 。它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一倡,终日埋怨世界未能给你快乐 。”

在有些组织中,“愿景”是一种内心真正最关心的事 。在有些场合,当人们谈及人生的目标时会觉得很不自在,但当他们谈及最关心的事情时,毫无拘束 。同时因为人们真正很在乎,自然会给与承诺;又因是在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因此精神奕奕,并充满热忱 。于是当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会坚忍不拔,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自己份内该做的事,觉得很值得做,意愿很强大,效率也自然提高 。

经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激情四射?为什么总是无怨无悔?我想就是个人愿景带给我的使命感,使我充满热忱,不畏艰险 。当看到患者在我和团队的帮助下减轻痛苦,甚至逃脱死亡时,那种欣慰无以言表 。这些又化成激情,使我们更有力地向愿景进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