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字


冯雨薇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

有人说,你可以把《培根随笔》当做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混迹官场的厚黑学 。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 。作为一个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的培根,也许就是世事的复杂,造就了他的思想复杂,面目多变 。手里的这本小小的书,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培根的思想,尝到它不同的味道 。

无论从哪个角度,我都比较喜欢培根的《论真理》,《论死亡》,《论天性》 。从这三篇文章中,我看到了我所喜欢的培根对哲学的激情 。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 。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 。“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 。”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

误迷惘,云遮雾障 。……如果所思所念能以仁慈为主宰,以天道为归宿,以真理为枢纽,那简直是身居尘世乐比天堂 。”我看到激情的培根充满希望 。我看到他对天堂的向往,他不甘于沉浸尘世的浑流中,就像是一名佩带重剑的骑士,有着无法克制的欲望,所以我看到他在战斗,灰飞烟灭,轰轰烈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