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超越自卑》读后感
好久了 , 都不知道要写什么 , 因为根本就没有读懂 , 只是在王湖的提醒下 , 才了解了阿德勒的一些理论 , 说说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吧 。
1.合作与竞争:
阿德勒认为人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合作上的竞争 , 首先是合作 , 对于孩子来说 , 也是要先体会合作 。
合作 , 我理解的 , 就像是拼图 , 每一块都有缺口 , 也有优势 , 但是每一块都可以发挥作用 。每个人既可以在合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 也可以在合作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
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无疑与阿德勒是相违背的 , 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 。从小孩子们就在各种“比”中生活 , 妈妈们在一起的讨论是哪个孩子说话早、哪个孩子长的高、哪个孩子学习努力……到了学校 , 更是显而易见的竞争状态 。
竞争 , 如果不是基于合作的 , 带给有优势的人的 , 是一种觉得我比别人好的成就感 , 用这种方法来认同自己 , 这种感觉不是发自内心的 , 是来源于外部的;而对于没有优势的人 , 也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的感受 , 是一种否定的 , 我没有别人好的自卑感 。这种否定的感觉从我们小的时候就带给我们很深的感觉 , 以致影响到我们的成长 , 我们的婚姻 。很多时候 , 在婚姻中 , 我们在找一种强势的地位 , “我需要他爱我比我爱他多”“我需要我说的话他能照做”“我做了这么多 , 他怎么做的那么少?”……我们忘记了我们应该是一种共同生活的状态 , 我们应该是合作的 。如果丈夫擅长的不是细心的做家务 , 那么放手让他在工作中一展身手就是最大的支持;如果妻子擅长的不是与人交流 , 那么给她一个安静稳定的家庭来料理 , 就是给她一个最好的平台 。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争夺权力 , 而没有思考我们该怎样分担婚姻中的各种事务 。
对于孩子来说 , 在成长阶段 , 无条件的接纳 , 帮助他们成为他们本身的样子 , 就是一种合作 , “顺”着他们成长 , 让他们强烈的感受到自己 , 他们就具有了一种内心的力量 , 拥有这种力量后 , 就更容易接受竞争了 , 并且不容易在竞争中迷失 。
2.着眼于未来:
一种心理学的观点是 , 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忽视会影响到他的未来 , 如果想要未来不受影响 , 必须进行弥补 。而阿德勒认为应该着眼于未来 , 不用回头舔舐自己的伤口 , 只需要大步前行 , 让自己更强壮 。这也是《正面管教》中“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