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二 )
第一册《洪武大帝》,顾名思义讲的是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 。开篇如此写道: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
这是一份类似简历的人物事迹罗列 。让人一看就忍俊不禁 。为什么?因为匠心独运的开篇构思,因为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 。作者在陈述史实的同时又加上了自己补充,而补充的成分又集中表露了作者的态度和口语化的亲切感 。学习写作的人都知道,三种人称中以第二人称进行写作是最亲切,最易与读者拉近距离的 。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没有“你”的反复出现,但实际上就是为“你”所写 。无形中在与读者持续互动着,从而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轻而易举叫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列表结束过渡到段落写作的时候,作者灵机一动,用一种略带电影叙事的口吻巧妙引出下文 。类此这样的妙笔文中可谓是比比皆是 。没有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刻意的语言逻辑,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有力的推动情节的发展,大有四两拨千斤之概 。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便是细致的人物心理描写: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宽阔的湖面,一统天下的梦想和雄心壮志就这样破灭,来时的庞大舰队和六十万军队,如今只剩下败卒残兵,这对于枭雄陈友谅而言,其实并不算什么 。兵没有可以再招,舰船可以再造,让他不理解的是,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我不缺乏驾驭手下的谋略,没有妇人之仁,我敢于杀掉所有阻挡我前进的人,而不畏惧人言,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我比所有的人都心黑手狠,为什么会失败?我已经拥有了最强的军队和战争机器,我的部下为什么会背叛我?
陈友谅是永远找不到答案的,因为答案就在他的行为模式中,从他杀害自己的兄弟和首领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将领们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准则,那就是谁有力量,谁更狠毒,谁就能控制一切!仁义、道德、诚信都是不存在的 。当这些行为被他的将领们当成人生的信条后,他的军队就成为了千万个狠毒的陈友谅的集合体 。这样的集合体就类似金庸小说里的星宿派,一旦陈友谅倒霉,每个人都不会继续效忠于他,而是上去狠狠地踩上一脚,落井下石
推荐阅读
-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 那些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后感
- 人生拼搏格言
- 个人奋斗格言
- 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读《守望·那事》有感
- 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观后感
- 教师成长那些事|《教师成长那些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