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德经读后感( 二 )
上善若水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这段话,用现在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 。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 。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只关心外部感官的需求,而越来越忽视心灵的渴求,但是眼睛的视野,相对于心灵的视野来说,是有局限的 。人们只执着于五色世界,忽视了精神世界,而心灵的失明,才使人真正迷茫 。大音希声,耳不能听,只因五音乱耳,使人失去了大道的声音 。大道的声音才是最真实,最动听,最感人的 。人们只执着于外在的声音,忽略了心灵的呼唤 。而心灵的失聪,才使人真正寂寞痛苦,孤独可怕 。爽,是违背的意思 。人们贪求口福,喜欢山珍海味,只去满足口感的需要,却违背了心灵的渴求 。心灵所渴求的是淡而无味却又韵味无穷的大道 。追求"五色""五音""五味" ,只是为了满足外部感官的需求,忽视的是心灵的渴求 。这段话对我们游走在绿酒红灯,利欲熏心的人来说,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吗?我不仅又慨叹老子的智慧了!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久远,但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却一点也没有“久远”的意味 。每读一次,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收获 。以上仅是我对于《道德经》的一些浅见,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这不仅能陶冶我们的素养,也能使国家素养水平整体水平提高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