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作品读后感|《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枫埠校区 陈倩倩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 。“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 。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 。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由此而产生的丰硕的教育理论著述,被今人编入《陶行知文集》 。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第一、实践出真知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 。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 。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 。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 。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 。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 。”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 。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