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作品读后感|《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二 )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 。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 。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 。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 。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 。这是一个重大变革 。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 。“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 。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 。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 。“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16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 。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已经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高度,十分难能可贵!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读后感》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