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双十读书心得|《书中岁月》读书心得

《书中岁月》读书心得
江桂枝
这个暑假我对《“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熟悉 。一种牵挂、欲罢不能的情绪随着新学期的来临 , 日益明显 。在随后的校本培训中 , 有幸聆听了李家成对本书的精彩导读 , 目睹了他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学者风范 。精神振奋之余 , 信手翻读 , 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时期基础教育观中强调重视“生命性” , 认为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 , 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候 , 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尽管拥有各种发展的可能 , 却不知道如何选择 , 如何学习 , 如何努力 。最最懵懂少年期 , 正是成长烦恼时 。即使让现在的我们回首看这段时光 , 我们依旧看不清 , 说不明是怎样度过的 。等待着下课 , 等待着放学 , 等待着游戏的暑假 , 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远了 。烦恼着作业 , 烦恼着考试 , 烦恼着大人的叱骂 , 这些烦恼也早已飘摇得无影无踪 。我的少年时代 , 远远不像那时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 ,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虽然这激动人心的话语 , 曾多少次激发年少的豪情 。可仅此而已 , 我相信那时的世界从来就没属于过我们 , 相反世界老是悖离我们的意愿 , 不是吗?曾经眩目的也仅仅是那年龄 , 那青春的年龄 。只有那年龄说明着我们曾经拥有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候啊!重视“生命性”这样的话 , 确实令我深有感触 , 如果我们致力于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血脉沟通 , 如果可以表达出那天真快乐的真实生命形态 , 这是幸事!
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 , 也可能是天才!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 , 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规矩等 , 遭到更多的批评或限制 。强求一致 , 可能扼杀天才 。谁能知道从事教育一辈子的老师 , 又有几人能有幸教到个把天才 , 却常常要背负扼杀天才的罪名!这是我原来的认识 , 原来我不懂 , 现在却明白了 , 只要我面对学生一天 , 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 。我们很可能由于对人的认识的“偏差” , 会固执地让学生变成我们眼中的模样 。如果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 , 才能激发学生身上隐藏的巨大能量 , 从他们今天的行为中看到明日的辉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