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近日 , 我认真研读了《我与小学数学》一书 ,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书中写道: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数学真奇妙”的学习氛围 。是呀!这正是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直深感头痛的事情 。相对来说 ,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 , 小学生是6岁——12岁的儿童群体 , 孩子们生性好动 , 喜欢多色彩 , 有趣味的素材 。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如何把抽象的严肃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富有情感色彩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 架起教材和孩子们中间的桥 。……许多教师教学水平高 , 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 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十分关注孩子们的这颗好奇心 , 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奇妙感的数学素材 , 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 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读了这本书后 , 感觉受益匪浅 , 我也尝试着在我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 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 。
参考该书中的理论 , 数学课上我试着引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神奇感 , 使学生能尽快地走进数学的迷宫 。例如:在教学《高、矮》时 , 我是这样引入的:先请一个班上个子中等的学生到前面来 , 问大家他是高 , 还是矮?有的说高 , 有的说矮 。我没说话 , 走到他的旁边 。“他矮 , 老师高 。”学生们异口同声 。我又请了一个班中最矮的学生站到我们旁边 。“后来的同学最矮 , 老师最高 。”学生们高声说道 。我一笑:“是吗?”我让个子最矮的学生站到了椅子上 。“现在谁最高?”我笑着问 。“还是老师最高 。”“不 , 站在椅子上的同学高 。”学生们的意见开始不一致了 。“好了 , 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高、矮的问题吧 。”板书课题 。学生们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 ,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 , 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 , 与学生多沟通 , 跟他们交朋友 , 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 , 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 , 对数学的爱 。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 使我教好数学的信心倍增 , 是啊 , 好奇之心 , 人皆有之 。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 , 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 , 满足他的好奇心 , 使之得到他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 。老师就是要把“好奇心”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 使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 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