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观后感|《高三》观后感

今天看了一个记录片《高三》 , 讲的是福建武平一中高三七班迎接高考一年的生活 。拍摄完全没有做作 , 很写实 , 使我们这些经历过它的人看了只会觉得亲切可信 。现在自己的身份不同了 , 看《高三》时更多的是冲寻找那段回忆去的 , 是在喜悦超脱的心情下把它看完的 。
今天我看高中生活虽然有许多反感 , 但我不得不说那几年是我这辈子很幸福和充实的日子 , 而不像大学这般 。我现在许多心理和生活现象包括思想的原型就是取自高中生活的 , 我不后悔曾经有那么一段痛苦并激进着的生活 。后来读了些前人著作 , 加上大量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了解 , 自己的思想慢慢成熟(这与我生活上的不成熟没有多大关系 , 人是不能够按自己的思想来生活的 , 就像我反感抽烟这样的行为 , 却又抽得不亦乐乎) , 慢慢对很多事有了稳定和独特的认识 。我开始反思很多以前的生活 , 可是 , 有时觉得生活是不幸和幸运的结合体 , 你经不住在生活上跳动 , 是兴奋得手舞足蹈?是踩到了狗屎而气急败坏?我现在养成了了一种通达的性格 , (换种说法就是不作为 , 消极)对生活的大多利害关系看得都淡 , 对束缚自己的东西深痛恶绝 , 在很多时候不近情理的固执……今天我看《高三》就是一边冷笑一边感动着的 , 对当年那么固执高考的冷笑 , 对老师冷笑 , 对同学冷笑 , 对自己冷笑;同时 , 我对高考也感动 , 对老师也怀有感动 , 对同学一样感动 , 对自己也感动 。如果让我选择是否呆在学校 , 我会选择离开校园 , 如果只准选择读书 , 我毫不犹豫地会回到高三 , 这辈子都不读大学 。为什么?因为我那时比现在更像自己 , 因为大学的无用 。
上次看《唐山大地震》时 , 陈道明说:大学照样培养了很多垃圾!我听到这句话当时就兴奋得不得了 , 那一天晚上我都从兴奋中醒过来了 。也许是因为它打了我的脸 , 也许是因为它打了很多人一巴掌吧!我看《高三》更多的是去找那种感觉去了 , 那时虽然很傻B , 但是那种激进的状态是无法令人忘怀的 , 那是一生应该有的 。人有时真的很无助 , 很受时间地点和心态的影响 , 不在那时间地点和心态下很难按我们的想法做为 。那时我们玩弄花样却依旧痴心 , 那时我们偷懒却仍旧执卓……有时我想我已经过了的人生不应该像那狗日的高三那么精彩 , 你都精彩过了 , 以后该怎么办?最近在看《唐之韵》 , 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以前那些伟岸的人的生活 , 这给了我无限的勇气按自己的想法走完这短暂的一生 , 不必那么计较身外身内的得失 , 哪怕你的做为会令自己终身潦倒 。我也一样爱起来我的老师们了 , 那怕我对他们有很多意见 。他们的所作所为缩了就是人生 , 放大了就是生活 , 他们对得起人生和生活 , 哪怕依旧受我诟病 。还有那些同学(包括同学几年都没说过几句话的) , 我也同样爱你们 , 发达的社会必然导致竞争 , 竞争中滚爬的人们把视野放得无限的宽广 , 缩小后的范围却没有多大 , 如此而已 , 不必苛责也不必在意 。我们共同曾经在一起过 , 我始终相信 , 没有被点燃的柴草 , 晒干了 , 某天一定会重新燃起 。话说回来 , 你思想拉得多么远 , 回过头来必然是鸡毛蒜皮 。 , 再怎么豁达狂放的人 , 在身遭不幸 , 心怀不畅的时候 , 总不免要心事重重 , 有的是眉间心上无计可消除 , 有的是面若无事深夜自嗟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