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二


邵珠玲

我既是孩子的妈妈又是一位小学老师,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感受颇深 。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 。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 。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 。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 。特别是在做了妈妈之后,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 。身为教师的我能够想象的到,开学第一天,面对31个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肯定要"立规矩" 。其实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于了恐惧,因为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镇得住"学生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只能从家长的角度帮助他战胜恐惧,把它看作是一种挫折教育 。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 。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 。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

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

本书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一个门外汉 。他可能干的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 。这一点,只要看下那些年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甚至著作等,但班里的学生确是天天叫苦连天,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成问题的老师,即可得到验证 。这样的人,教室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 。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方米 。雷夫老师让我明白了,对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要有爱和执着,要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技能有着深厚的知识基础,努力地去创新,还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勇气,激情四溢的去践行 。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 。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 。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 。

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是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