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书心得


周家中学 李亚丽

读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以适应改革的大潮 。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 。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这样教师不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新课程还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 。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 。这些都意味着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 。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有人评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两强、两弱”,即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也比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弱 。我们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新课程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