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灿烂千阳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它叫《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由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 。胡赛尼继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之后创作的 。
《灿烂千阳》主要讲了私生女玛利亚姆的童年生活在她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 。生日时因定期探访的父亲没有来接她,她便乘出租车来到她父亲家前,谁知父亲却不给她开门,无奈之下,玛利亚姆只好再坐车回家 。没想到她妈妈娜娜在自家门前—— 一座破破烂烂的小泥屋前的大树旁上吊自杀,灵魂归天 。
安葬好她母亲之后,她就被她父亲接到他的宅邸住下 。没过几天,她就被迫嫁给喀布尔市中年鞋匠拉希德 。以后数年玛利亚姆一共怀了6,7胎,但每次都以流产告终 。与此同时,玛利亚姆受到的待遇日益俱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在她的生活中出现 。
十八年后,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因形势所迫她亦被迫嫁给了拉希德 。
两名阿富汗女性带着各自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一起经受着战乱的侵蚀,贫困和严重的家庭暴力的重压 。心底的悲痛与忍耐交织,曾经让她们相处得水火不容 。后来又因为几件事让她们互相感动,重归于好,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相濡以泣 。隐藏多年的骗局终于被揭穿,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他们又将归宿何方?
《灿烂千阳》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 。它,让我感动 。
我是先看完《追风筝的人》再看《灿烂千阳》的,感觉两个故事都令人震撼,让人深思 。我想,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加给人带来深重的灾难 。战争的胜利远远比不上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悲痛 。或许我们会在各种电影的感染下,对英雄充满敬佩和向往,但是,真正面临和经历过战争的人相比,电影描述的任不够真实 。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又是何等的深重啊 。(读后感 )没有食物,疾病蔓延,残疾,死亡,冷酷,凶暴,阴险……随战争一起滋长 。能避免战乱,实属不容易 。人的贪婪和野心无时无刻不不助燃着战火 。战争中受苦的人,他们能活下来,是万分艰难的 。和平只有经历战争的人再懂得其珍贵 。
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 。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 。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 。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 。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 。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 。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 。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 。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 。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 。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 。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 。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 。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 。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 。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 。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 。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 。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 。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
推荐阅读
- 祝福语|生日祝福语简短独特话语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