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 。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 。

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写道: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做“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这说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 。他认为: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 。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 。

他在《论压力》一文中写道:什么是“压力”?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他认为大至全社会,小至每一个人都会有压力 。他认为压力是好事 。从大处来看,全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臭氧层出洞、人口爆炸、新疾病丛生等等,人们感觉到了,这当然就是压力,然而压出来却是增强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措施,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对一般人来说,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压力 。如果没有压力,社会将会陷入混乱,人类将无法生存 。压力如何排除呢?压力粗略可分为俩类:一被动,一主动 。天灾人祸,意外事件,属于被动,这种压力,无法预测,只能泰然处之,切不可杞人忧天 。主动的来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为 。只要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压力 。

他的老年十忌是:一忌说话太多;二忌倚老卖老;三忌思想僵化;四忌不服老;五忌无所事事;六忌提当年勇;七忌自我封闭;八忌叹老嗟贫;九忌老想到死;十忌愤世嫉俗 。我认为,老年人如果能做到这十忌,晚年会过得快乐、充实,会为长寿增加砝码 。

总之,季老的思想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 。例如:

“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人 。”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不完满才是人生 。”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要垂头丧气 。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也长寿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