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近日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 此书英文名为“1587 ,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 可直译为“平淡的1587年” 。黄仁宇先生并非如传统史记般琐碎地描写该年事记 , 而是以1587年为支点 , 将明后期的历史支撑开来 , 更大的意图在于从人性角度阐释中国文明史 。我不是学历史的 , 所谓“门内看行道 , 门外看热闹” , 在热闹之余 , 渐觉历史大潮从心中涌过 , 一时感慨万分 , 以求一吐为快 。
一 、历史
历史本无所谓错与对 , 但人们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总爱如此评论:“如果当年韩信在汉中自立为王……” , “假如元朝大军向日本进发不遇到海难……” , 这些言论无法改变已过去的事实 , 有意义的在于总结经验 , 以改造未来 。昆德拉所言“永远隆起的硬块”意亦如此 。
历史是欲望推动的 , 众多的欲望组成之合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力量之源 。人类开始住在树上 , 想到地面生活更好 , 就到了地面 。先是打猎为生 , 后觉得植物也不错 , 于是开始了种植 。当然 , 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冲突和矛盾 , 比如在有的人想从树上跑下来的时候 , 其他的强烈反对 , “野兽来了怎么办?”“在地上怎么睡啊?…… , 这些反对和赞成冲突融合 , 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
最初的人类公社 , 是人类最团结的时刻 , 因为那时人常常挨饿 , 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说 , 就是人的需求还处于最低层——生理需求 。要吃饱饭这统一的欲望就是团结的基石 , 同一团队的人必须要相互配合才能猎取到食物 。但通常这仅局限于内部 , 在部落与部落之间 , 如何获得更多的食物就不再是能靠协作解决的问题 , 资源争斗(抢地盘)则成了更能解决问题的手段 , 战争和掠夺由此而生 。
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 更高层次需求相应而生 。得到尊重变成了理所当然的追求 。由于得到尊重的主体必然是个人的 , 这种欲望彻底破坏了团结 , 成员之间相互冲突 , 出现了社会等级 。
二、 道德
等级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彻底解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欲望的冲突 , 这种用暴力或者其他强制性力量对冲突进行缓冲 , 这种冲突急迫地需要解决 , 同时胜利者希望自己的地位能够长久保持 , 因而道德呼之而出 。
道德实际上就是对欲望的抑制 , 是对欲望冲突最有效的协调中和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