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 。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 。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 。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 。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 。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 。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 。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 。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 。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 。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 。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 。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 。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 。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 。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 。(读后感 )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