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一)
周六早上 , 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 , 讲座结束后 , 我感受颇深 。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 。百善孝为先 ,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 , 一般表现为孝顺 , 孝敬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 , 感谢父母 , 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 , 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
然后谈到“仁” 。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 , 要充满爱心 , 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 , 性本善 。性相近 , 习相远 。”意思是说 , 人在刚刚出生时 , 本性都是善良的 , 性情也很相近 , 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 , 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 , 懂得一个人的痛苦 , 由两个人分担 , 痛苦就减少一半 , 相反 , 一个人的快乐 , 两个人分享 , 快乐就增加了一半 , 与人交往 , 多关爱他人 , 使自己健康 , 快乐的成长 。
最后谈到“自立 , 自强 , 自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 , 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 知识固然重要 , 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不要墨守成规 , 按部就班 , 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 , 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 。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 , 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 , 没了树枝 , 没了树干 , 只剩下一个老树根 。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 , 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 , 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 , 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 , 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 , 他砍下了大树粗壮的枝干;到了年老 , 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 。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 , 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 , 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 , 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 , 父母都一直在那里 , 尽一且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 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 , 想再回到父母身边 , 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 , 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 , 早都不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