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观后感( 四 )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 。“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 。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 。回到家中,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 。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