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二 )
时过境迁,尊师敬师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早已落伍 。大家赶时髦、追潮流 。爱慕虚荣不仅仅只是大人们的恶习,学生们也是如此 。攀比心理日益攀升,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 。《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勒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看他人身披绫罗绸缎,配带珠宝首饰却无半点羡慕之意,在当今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傻子,甚至是火星人 。
我也是爱慕虚荣的人群中的一员,不是富二代也幻想富二代的生活 。每次看到他人穿着明艳照人的服饰,自己也想拥有,虽没向父母提起过,心里却十分不是滋味 。可怕的社会风气像病毒一样不断扩散蔓延,侵蚀着我们的身体,渗透到骨髓,令人无法自拔,迷失了自我 。
醒悟吧!自以为是的学生,学会爱老师尊敬老师,()无论再过多少万年,敬师依旧是潮流 。
醒悟吧!爱慕虚荣的人,爱慕虚荣带来的只是无尽的痛苦 。像宋濂一样有豁达的心境,以书为乐 。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三)
宋濂,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那学的勤奋态度和对老师虔诚恭敬的态度令人赞叹不绝 。
自古以来,刻苦学习就被人类所倡导,于是很早就有了“匡衡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程门立雪”……的例子,他们为了读书,求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与心血,他们这些可贵的事迹,一直激励着后人们刻苦学习,努力积极进取 。宋濂青少年时家庭贫穷无法得到书,但行别人借书并亲手抄下来,即使寒冷的冬天,手指不能伸曲也不敢怠慢,抄写完毕,赶快去送还书 。因此得遍观群书 。为了使自己的学习得到更高层次的境界,于是他跑到百里外,向同乡的前辈请教 。他对老师一直以一种前成功竞得态度对待老师 。当他外出求学时,生活极端艰苦,他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充分相识了自己求学精神之顽强 。
通过对宋濂的了解,是我们得到了许多启发:
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
2.向别人请教要谦虚诚恳 。
3.学习要敢于发问 。
4.学习要有主动性 。
5.学习要勤奋刻苦 。
6.以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