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读后感
文/金晶晶
自古以来 , 中国儒家便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 , 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 。于是教师这个职业被赋予了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 。然而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 越来越多的教学暴力展现在我们面前 , 教师已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 。
面对越来越多的舆论报道 , 我们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立场 , 树立一个优秀、健康的教师形象呢?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
王晓春老师明确指出“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 , 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 , 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 真正的专业水平”.
比如点评一些“关爱学生”的案例时 , 有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 , 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 , 一切就OK了 。针对这种倾向 , 王晓春老师尖锐地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 , 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 。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 , 学生一感激 , 就会改正缺点 。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 , 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 。你想 , 你关爱再多 , 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 , 那么大的力度 , 都没能使孩子听话 。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 , 而且我再说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 , 非常重要) 。()……他们缺少的不是爱 , 而是理智 , 是智慧 , 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他深刻地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 , 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 , 而不是私人的爱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 , 一种关切 , 一种理解 , 一种宽容 , 一种帮助”,而前提是尊重 , 因为学生不会太在意教师是否爱自己 , 而希望老师都“尊重”自己 。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语句 , 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 。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说欠缺的 。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 , 而是课外的东西 , 是外面的花花世界 。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 , 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 。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 , 为什么那么难教 。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 , 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 。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 , 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