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创意经济的魔盒

打开创意经济的魔盒
进入新世纪以来 , 全球经济以空前的发展速度突进 , 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创意经济”的时代 。当我打开这本书浏览阅读时 , 感觉正如书名所示——打开创意经济的魔盒 。
通览全书后 ,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定义:在能力范围的边缘思考 , 而非中心 。
世界上问题层出不同 , 你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可能会出现是个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 面对复杂的经济问题 , 解决的方案往往来自我们知识的临界 , 原因是单领域所能提供的知识已经不足以应付事物之间无可避免的联系 。创意并不是与现在并排走的小伙伴 , 而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巨人 。所以假若你用能力的中心 , 现有的大众化理论思维去创新的话 , 无疑你的创意是失败的 。中国的千城一面、创意产业园的标准化建设、娱乐节目的跟风热潮就是最好的例子 。
书中所谈及到的欧美文化产业发展 , 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 。欧洲300年间创造的文明成果 , 让欧洲的文化久盛不衰;美国只有200年的历史 , 但却在文化产业生产和传播上独占鳌头 。与之相比 , 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最近百年间又完成了多少样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文明硕果?
众所周知 , 美国是个文化资源小国 , 但是个文化产业强国、文化输出大国 。而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世界的文化产业市场上也雄踞一方 。在现在的中国 , 你能在大街小巷中看见各种穿着一套套帅气的洋服 , 住着一栋栋高贵的洋楼 , 说的一口口流利的英语 , 吃着一餐餐上档次的西餐 , 看着一部部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欧美大片……虽然并不是说这些有多不好 , 也不是在谴责西方的文化入侵有多不良 , 只是想说:我们的文化去了哪里?
“优胜劣汰”在世界文化荡漾的历史长河中对文化而言 , 似乎并不适用 , 因为文化并没三六九等之分 , 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 。至于为什么不同文化之间看起来差别会如此之大 , 是因为该文化的产业发展问题 。世界文化消费的蛋糕就那么大 , 而世界文化有那么多 , 只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好的文化才能分的一块大蛋糕 , 而当前 , 欧美就是分得了这块大蛋糕的主人 。
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 , 为我们提供了无数可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 , 但是我们并没有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珍贵的资源 , 甚至有些文化资源连保护也稍显乏力 。相比于以前用大量的资金人力高耗低效地去保护传统文化 , 我们现在可以利用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去保护和开发我们的文化资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