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后感( 四 )


这就是我们对友谊最大的误解,认为它是万能的 。
作者对种种苦难和暴行毫不讳言,在写作中有一种博大宽广的悲悯之心承载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所有欢笑和悲伤 。没有因为对故土的爱而回避了阿富汗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鄙陋,却也没有刻意嘲讽,只是去还原并且理解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快乐 。这使得整本小说有了37度2的体温,甚至能听到书页里的心跳 。如同流水,故事徐徐展开 。然后奔腾或是呜咽,越过急滩,冲出峡谷,最后变成宽广的河流,沉静而包容 。
即使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追风筝的人》也还是一本出色的小说 。主和仆、贵族和贱民、朋友和兄弟,历史和现实,种种转变都被刻画得生动而细腻 。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 。
友谊和爱 。
是在困难之中由弱变强的柔韧派还是在权衡利弊之中土崩瓦解的懦弱派 。
谁敢真的站出来举起右手发誓,我从来没有辜负过任何一段纯粹的友谊,谁敢真的抬头挺胸说自己对朋友忠心不二 。
我们总是太自信,对友谊误解,对自己的爱误解,对不可能的事信以为真 。

读追风筝的人后感(三)
这几天终于看完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不得不说,确实有股特别的震慑力 。()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 。然而,在一次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誓死保来为少爷追到的蓝风筝不被抢走,却被可恶的阿塞夫对自己做出了悲惨不堪的事情 。本来是为了帮少爷保住蓝风筝使其赢得老爷欢心,没想到阿米尔却因此自责不已并且痛苦不堪 。阿米尔希望哈桑讨厌他打他使自己心里不那么愧疚,然而,哈桑始终抱着一颗完全不后悔不埋怨的心 。这使得阿米尔更加自责痛苦,最终不愿意面对哈桑的他,不得不逼走了哈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决定啊!然而,命运所然,不久之后,哈桑也跟着他的父亲逃难到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 。
然而,在此之后,哈桑留下了他的孩子,自己却死掉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不由得悲恸 。而在此之际,阿米尔也却惊然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哈桑竟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是多么的令人难以接受啊!然而,最终,他心中的那份自责以及责任驱使他冒生命危险——只为哈桑的儿子 。
看完这本书后,我是完完全全被震撼到了!很少有本书能够令我这般 。一开始的时候,哈桑对阿米尔说过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话是多么扣人心弦啊,潸然泪下 。一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感觉阿米尔好自私好懦弱啊!比起哈桑,哈桑是那么的勇敢,至少他能为了保护阿米尔自己的危险都顾不上,那么的真诚,那么的淳朴 。让人读了之后,不得不打从心底里心疼起哈桑 。然而,细细读下去,其实,哈桑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他本性的淳朴善良,还有便是他自身的奴性 。而阿米尔,之所以这样,站在当时他自身的角度来讲,是一个小孩为了争得爸爸对他多一点的疼爱以及亲密而导致的,归根究底就是他对父亲的崇拜与尊敬超出了一切!因此,得到父亲的爱便是他最大的心愿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牺牲了哈桑……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