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读后感( 四 )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 。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 。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 。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 。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 。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 。
《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 。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 。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 。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 。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 。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

活着的读后感(三)
一本好书是怎样的?很简单,凡是让你动之以真情的书便是好书 。那种书像拥有魔法,挥动仙棒,让你心中充满了激情,久久回荡,而后留下一种感动,或喜或悲 。这就是好书的魔力,他能赋予你力量,或影响人生路,或改变价值观……而《活着》就是这幺一本好书……
——题记
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所以,人们都珍惜着 。生命是一个过程,譬如画画,如何用色彩将一张白纸变得美丽;譬如写作,如何用字符将一个故事表达;譬如唱歌,如何用音乐将文字吟唱……生命的意义,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这个过程叫做活着,那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什幺,又得到了什幺?我们不断升华自我,又为了什幺?回答是我们付出了努力、汗水……得到了生命的延续,我们升华自我,为了生命的精彩 。总而言之,我们无论做什幺,都是为了活着 。
那幺活着又是为了什幺?财富?知识?亲人?都不是,我觉得,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很纯粹,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
有人说: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似乎是对的,所以才有谎言,才有人不断编写结局完美的故事 。或许那个放羊的孩子并没有错,或许牛郎一直挑着孩子在银河的一端等待和织女相会 。曾经,我是这幺认为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