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惨世界后感

读悲惨世界后感(一)
服刑19年的重刑犯,为什么能在一瞬间洗净了他罪恶的灵魂?当他的死对头面临死刑的危险时,他为什么会宽厚地救了他一命?为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过警方的重重追缉,代她找到终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问正是《悲惨世界》为你留下的谜题 。
生存在“善与恶”的永恒主题中,《悲惨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会底层苦苦求生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 。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 。有了这种爱,一切都变得美好;有了这种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 。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爱的化身,他的宽容、仁慈,使冉阿让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 。那位冉阿让救过的老人不也是充满着爱吗?他知恩图报,当冉阿让身处绝境时,帮助他度过了危险 。
这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现实生活中,爱也是到处可见的 。博大的母爱,慈祥的父爱,同学们之间的友爱……
曾经有一则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 。故事发生在越美战争时期 。一位美国采访人员正得意洋洋地欣赏他所拍摄的照片,猛然间,他发现有一个女人倒地的姿势不同于大多数人顺着脚步的惯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 。这位采访人员在惊讶之余仔细端详辨别后,发现她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儿;如果她往前扑倒,就会压伤婴儿;往下蹲则不但压不着孩子,而且还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遮挡身后飞弹的屏障 。这位母亲在中弹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惯性,收住狂奔的脚步,做出保护孩子的最佳姿势——这是多么悲壮的母爱啊!当她的孩子遭受肉体或灵魂的灭顶之灾时,她却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
我歌唱母爱,歌唱这无与伦比的至爱!爱或是一句亲切的问候,或是严厉的责骂,或是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爱或许还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冉阿让死了,他安详地闭上了他的双眼,然而在他身后,却留下了一曲曲用爱编织的篇章,久久流传……
我总觉得要了解一本传世佳作除了要了解它的背景更应熟悉它的作者 。大文豪雨果,在法国随处可见以其命名的街道、马路,作为法兰西的诗圣,他有着杜甫的现实主义情操,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虽然《悲惨世界》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立足于当时的黑暗社会,但它也是一部浪漫主义巨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