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后感2000字( 四 )



悲惨世界读后感2000字(二)
文/高琳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它是一部闻名世的界名著 , 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 ,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 , 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 , 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 。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 , 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虽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 , 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让 。
生存在“善与恶”的永恒主题中 , 《悲惨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 , 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在这部作品中 , 作者将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会底层苦苦求生的人们 ,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 , 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 。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 , 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 , 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 。有了这种爱 , 一切都变得美好;有了这种爱就能抵抗痛苦 , 消灭痛苦 。爱或是一句亲切的问候 , 或是严厉的责骂 , 或是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 , 爱或许还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冉阿让死了 , 他安详地闭上了他的双眼 , 然而在他身后 , 却留下了一曲曲用爱编织的篇章 , 久久流传…… 本文以一串问句开头 , 造成悬念 , 并引出作品主要内容 , 以便读者有所了解 。接着 , 适时提出文章感点:“只有爱 , 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此基础上 , 作者又联想到社会人世的博爱 , 并简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爱的故事” , 使作品主题升华 。结尾也意味深长 。
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 , 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 , 饱受嫌弃鄙视 。社会的不公与排斥 , 消弭了他重新做人 , 改过向善的信心 。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 , 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 , 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 。把这些银器卖掉 , 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终于相信 , 人是可以改变人的 , 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 , 给了他无限的希望 , 使他彻底悔悟 , 开始新的生活 。乐于助人 , 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 , 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 。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 。从囚犯到市长 , 简直是天壤之别 , 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面对着穷困潦倒 , 世态炎凉 , 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 。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 。就如书中的德纳第 , 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 , 一会声称是演员 , 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 , 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 。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 , 虚伪不可能永久 。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 。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 , 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 。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 , 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 。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 世界需要这样的人 ,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 , 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