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感( 二 )



论语有感(二)
初读《论语》,或是无法参透,或是略有所悟,或是心有灵犀,但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那种循循然善诱人的教学方法,那种谦谦君子之风,却总能让我心存快慰,欲罢不能 。于是不止一遍地读她,品她,悟她,尽管只是片言只语,但字字珠玑,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或睿智从容,如天之辽远;或纵横开阖,如飞瀑流泻;或恬静悠然,若和风习习……面对《论语》,我犹如面对一位巨人——从古至今,它的精深博大,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我边读边记,边记边思,在品味与欣赏中,我像一株干渴已久的禾苗,忽然遇到了一场痛快淋漓的甘霖,舒枝展叶贪婪地汲取其中的养料 。越走近孔子,愈发感觉孔子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透过文字,我和智者正面晤对,聆听他“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的教育主张……

论语有感(三)
读论语有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谈到孔子作学问时,有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可以做我的老师的 。学习他好的方面,对他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 。其实这里,“三人行”不是三个人,是多人的意思 。南怀瑾先生解释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这也许是孔子的本意,我为此有较深的体会 。在我们一生中,有无数老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品德、学问好的,比我们年龄长的,我们固然要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品格,作学问的方法和思路 。他们的人生经验,是我们前进道路上重要的财富 。学习他们的优点是为了自己能有所提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积累经验 。品德修养好的老师都会毫不保留地告诉别人 。即使他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他人生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毫无怨言地在某一岗位上的积累,也是一笔财富 。退之,品德、学问不好的,甚至是坏人,坑害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学习,从他们角度考虑,了解他们坏的根源,坑害我们的原因,从而使我们认真反省,自己不能这样坏,这样坏,是坑害别人的 。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这样想,完全按照正常的规则和秩序,我们每个人都会受益的 。我们也要向比我们年龄小的人,甚至很小的小孩学习 。学什么呢?有人认为我这把年纪,走过的地方都比他们知道的地方多 。摆好心态,我们学习小孩子的天真,单纯呀!可能会钩起我们儿时美好的记忆,也可减少成人间人事纠纷之争的烦恼 。我们学习年轻人的时尚,学习年轻人的活跃思维等等 。总之,我们可以从各种人那里学习,丰富我们的学问和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