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3000字
读论语有感3000字
【读论语有感3000字】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订的《论语》中保存,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璀璨的宝石 。现如今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再学国学经典的热潮,当然,《论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孔子的思想的影响力使我们不容忽视 。虽经千年,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谐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及君子等各方面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社会,乃至是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对于学习的看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文也 。”(公冶长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篇)“学而不及,有恐失也 。”(泰伯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有教无类 。”(卫灵公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篇)“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篇)孔子的学习思想分析要结合他所处时代背景来看 。他之所以被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一方面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学习要“时习之”、“不耻下问”,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态度要端正 。虽然“有教无类”的概念现在的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被提出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 。孔子对人十分谦逊,相传孔子曾拜比自己小的学者为师,而孔子的弟子颜渊的年纪也比孔子大许多,可见,孔子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理解并没有局限于时代,这一点十分不易 。孔子站在岸边感叹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告诫自己和弟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 。同时,他认为学习应当处于一种乐知的状态才会是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一点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一样,很有先见之明 。并非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孔子总结自己可以取得成就的经验就在于“敏而好学”,借此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应当努力勤奋 。孔子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足可见孔子对于学习者的严格要求 。此外,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所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即用“因人而异”的方法 。比如说,子张和颜渊在问到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就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孔子还认为诗、乐对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鱼鸟兽草木之名 。”等,在当代,我们又一次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同样是认识到它们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其教化作用仍有一定的意义所在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