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二 )


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这“效应”之广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还多,我就不必细说了!
现在,我知道这本书正在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在海外出版,虽然里面有些删节,我对此还是十分欢喜 。我愿意全世界的读者都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有十个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国十亿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汉文写出了一本极富中国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 。也让我知道了更多关于回族的生活与常识,使我对得起自己是“回族”这个称号 。对于这本小说,在中国的言论和评价,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海外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二)
有段时间不读这类的作品,我通常喜欢把文字分类 。轻松的、沉重的、激励的、消沉的……这本书是被我化为沉重的一类,我不大触摸这一类,心情难以平静 。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友人推荐我看这本书 。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拖到今天 。当翻开这本书,读过第一章,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伏案苦读了三天,今天早上终于泪眼婆娑的结束了这部作品 。但是一直到下午我仍回旋在故事当中,感受着一个个主人公的生与死,爱与恨 。
回族女作家霍达用玉和月两条鲜明的主线,以独特的结构阐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下的爱情悲剧 。当看到书的题目时,我认定这是个悲剧,葬礼,从字面意思看,肯定有主人公死了 。看完才明白,书中的葬礼不仅仅是生命的结束,还埋葬了汉人与回回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下的爱情 。爱情在那个年代,穿不过伦理、世俗和信仰的鸿沟,悲剧一个接一个的产生 。无论你爱的多么执着,那么激烈 。我不禁为美丽而聪颖的新月和才华横溢的楚老师惋惜,也为玉儿和韩子奇感到悲哀 。
作者的笔法也令人佩服,该书以玉和月为主线,自然也少不了对他们的描述 。玉给人以纯洁、灵气的感觉,月给人以恬静、幽美,但是玉是易碎的,月是悠远的 。故成就了如此让人回味、清美忧伤的作品 。
记得上学的时候写读后感通常是把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拿出来评论一大段 。我不知道真正的读后感是不是该那样,那时是为了完成任务凑齐字数 。如今不会去在意那些,真正对穆斯林的葬礼有兴趣的人会亲自去领会其中的意境的 。何须咀嚼别人品尝过的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