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三 )


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 。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 。----------------葬礼悼词
第一次听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听至交好友介绍的 。()说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感人,曾感动了一辈人,当然也感动了我的这位好友 。鉴于她的强烈推荐,我不禁有种马上要看的冲动,但更有几许怀疑,这书真有他们传的那么好么?说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书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简单的文字和几笔图画,一弯月牙一行回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觉是很普通的一本书,洋洋数十万字,也没有感到什么奇特地方 。匆匆粗略看完这本书,才在脑海形成一个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赏此书时,却得到了更多的感触,惊叹于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笔触,可以让人陶醉在那样的意境里,让我真实地感觉到和主人公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为他们欢乐,为他们痛哭,当一个个的送他们离开人间的时候,也为他们生死离别折磨的痛彻心肺 。默默地,我流着泪,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 。
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 。
这本书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 。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来着实让人心动!韩子奇是梁君璧、梁冰玉的父亲梁亦清收留的孤儿 。为了师傅临终的遗憾,也为了他自己爱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梁家的大女儿梁君璧结成了连理,并成了梁家的主人 。随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了和他师傅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这一行业的顶尖地位 。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 。为了他心爱的玉,他背井离乡,携带了他的全部玉器来到了英国 。而战争的硝烟同样弥漫到了英国 。在痛苦与绝望中,韩子奇与相依为命的梁冰玉相爱了,他们在绝望中努力找到了希望 。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 。在国外飘泊了数年后,还是为了玉,韩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边,带着女儿,守住了他的玉,继续做着玉的奴隶 。
六十年代初,韩新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的西语系,也就是她亲生母亲梁冰玉曾经就读过的燕京大学的前身 。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轻英文老师楚雁潮深深地相爱了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命运偏偏就是如此的残酷,新月,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却在他风华正茂的岁月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是一种不治之症 。在楚雁潮的支持、鼓励下,新月勇敢地与病魔作着斗争,即使病魔缠身,她还是积极、乐观地生活着 。想着等到病愈那一天重新回到校园 。而另一方面,对于新月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爱,从他记事起就似乎没怎么受到过母爱,一位母亲该担心的,该操心的事,全是由疼爱自己的姑妈所取代,似乎姑妈更像妈妈 。每当新月看到写字台上那张六寸大小与母亲的合影时,才会感受到隐约的母爱 。她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当新月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后,她微弱的心脏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和楚雁潮的真挚爱情也最终没能留住她的生命 。新月带着无尽的遗憾闭上了眼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