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读后感( 二 )
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 。”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 。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 。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 。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 。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 。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 。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 。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 。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 。三是开展各种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机会 。因此必须重视活动的传统性、时代性、趣味性、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 。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挖掘素材,表现自我 。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对道德观念的思考之中,促使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外部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体验,做到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在激情中渗入明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
推荐阅读
-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 有关科学的格言警句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 关于科学的格言
- 古今劝学的格言
- 关于科学的格言警句
-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心得体会
- 父母课堂读后感|<<课堂教学的功能》读后感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