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观后感( 二 )


常月琴对儿子的前女友说:我求求你,不要再玩浪漫了好不好,我儿子就是被这浪漫害死的 。南风在火车将要开过时拉着丁波玩“卧轨” 。对于年轻人,怎么可能不玩浪漫,不浪漫还能干什么?本就一无所有,浪漫就是唯一的玩法 。可只有浪漫远远不够,所以丁波在铁轨上向南风解释,为什么和别人偷欢,惟独和南风不行 。因为一无所有的他并不能给南风带来新的生活 。“你不是男人,你不会懂 。”可是南风并不在乎,也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敢玩卧轨这样的游戏吧 。而爱本身就伴随着责任与幸福,丁波说“我什么都不会”,或许他在乎的是怎样能给对方一个可望的未来 。有的人敢爱敢恨,有的人却害怕自己爱上别人,害怕说出来的爱变成不爱,害怕自己没能力承担后果 。什么样的爱能每天热热烈烈,风风火火,最后还不都是归于平淡,归于细微,归于长久 。爱没有对错,只要能在一起,那一片段便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因为你花费过时间,而那段时间才是最美好的,不管结局如何,都是你的人生一部分 。活在当下才是最美好的 。
人生的悖论或许就是在于,不管你的生命在青春时多么美好,可事实也是你在物质与精神地位上一无所有,只有一股冲动与热血飘散在铁轨与火车的前方;而年纪大了,有了物质有了地位却很快老去没了青春,敢想的不敢做,有的甚至都不敢想,一切都是白搭 。而年轻人总有一股去远方探寻未知的冲动,却因缺乏种种条件受困于种种因素无法成行 。而当自己真正出发,远走高飞,却会发现,他乡无异于另一个牢笼,受困的灵魂永远无法得以解脱 。在未得到和快失去之间,永远惶惶不可终日,却始终难以让自己停下来享受现在,太多人在追求自由肆意青春的过程中,忘了自己的初衷,也集体失忆于曾经在某一时刻的当下体验 。我却觉得,年轻是一种品质,而不是数量,一旦拥有就不会失去 。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他们一同去地震废墟的场景,当你踏上废墟的时候,所有人都特别安静,眼泪都流不出来,全淌在心里 。甚至觉得自己和他们是一样的,能感受到的痛,和绝望没有出路的感觉 。人们总是看到生活中的小残酷,当你看到极致的大残酷之后,你想的却是温暖和关怀,你看到这个世界变化的残酷,看到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却不知道你的方向在哪,你还能看多远 。人那么脆弱,这个世界也那么脆弱,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跟这个脆弱的世界共处?最难熬的不是悲哀,而是无力感 。
最后常月琴还是在重建起来的观音庙后自杀了,她丧夫、丧子,在三个年轻人的鼓舞下重新活了过来,与庙里的师傅,三个后来被她看作孩子的年轻人一起重修了庙 。修行了自己生命中缺有的部分,实在是圆满了 。生活里总充满着无常,又会因为无常,重堕孤独,而人是不应该长久不顾的 。庙在高处,佛在心底 。这也是一种释怀,在这无常的世间,事事无常,没什么能够永恒,无论物质或情感,随时都可能逝去 。而一种消极的逃避方式则是“没有,也就不会难过 。”师傅说“你还没有放下”,或许是应该拿得起放得下,或者是干脆不要拿起?她站在山上,她看见孩子们的微笑,是一种释然,她知道这群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能够上路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