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600字( 二 )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 。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 。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 。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
《茶馆》里的道理可真多呀!
茶馆读后感600字(三)
茶馆是老北京随处可见,在那里彼此唠唠家常,谈天说地,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地方了 。但谁能想到就是茶馆竟能折射一个大的社会问题 。老舍让一个平庸无奇的地方有了更深的意义 。
老舍的写作手法与写作角度都是对一无二的 。()我认为《茶馆》虽一共只有三幕,但令人难忘,一幕一段,小而精,干练、简洁 。剧情从清末一直到民国初年,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期 。在《茶馆》中我们所能感到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一种历史的变迁 。《茶馆》中巧妙地表现出了年代变迁与人物的突出性格 。尽管书中的“茶馆人”呆,三教九流不少,但正是这些小人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 。《茶馆》中那些小人物如:茶馆老板王利发,心不坏但胆小的松二爷,爱国情怀高的常四爷 。在茶馆中没有几个人是掏心掏肺的人,听听!说得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不懂,不懂老舍为何塑造这些人物,但不能不说从那些小人物的那些有“人情味”有“良心”的话中能让人感到世态炎凉呀!
在这本剧中“子承父业”,这是一句颇有讽刺意味的安排 。剧中一幕幕向前走,那人们的装束也前卫起来了 。西装革履,看那些黄皮肤黑眼睛的“西装同胞”们更让我看到中国的境况不容乐观 。
从老舍那略带讽刺意味的话语中让人们了解到他的真情实感 。读了《茶馆》这个剧本便了解了老舍处于那个年代的真实感觉,总体而论,《茶馆》无论从场景布置,人物性格塑造,语言的精炼程度,都可称之为一部不可不读的作品 。《茶馆》可以作为现在许多剧本的榜样,老舍可以成为现在剧作家的楷模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