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三 )


在书中写道“饥饿可以把小孩子变成白蚁”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 王小波所缺乏的是物质 , 而我们却在这个物质过剩的年代 , 却在一场场所谓的文化潮流中迷失了方向 。这是不是另一种“饥饿”呢?于是 , 我们突然变得沉默了 , 对他人 , 对自己 , 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王小波身边的沉默的大多数大多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文革时期 , 而我们这一代人的沉默也许是因为孤独 , 习惯了孤独的同时也习惯了沉默 , 久而久之 , 就不知道该怎样在人前表达自己 , 相反 , 当面对着电脑屏幕时却异常的轻松 。我想 , 这也就是为什么 , 越来越多的人宁愿对着电脑和不认识的人谈情说爱 , 也不愿意分一点注意力在身边的人身上 。
王小波在文中提到:话语即权力 。我想这句话在人人平等 , 言论自由的当今社会再合适不过了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更快更好的传达信息 , 这在无形之中加大的言论的力量 , 同时也能使人们更好的行使权利 , 但是 , 欲速则不达 , 在我们享受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的同时 , 我们也在接受大量的虚假信息 , 在这个时间就是一切的时代 , 我们不可能去查证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 , 于是网络 , 成为了我们最忠实的“朋友” , 每一天 , 我们都从网络上观看世界的动态 , 然后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行使所谓的“权利” , 完全不考虑它的真实性 , 于是 , 伤害就这么造成了 , 整个世界迷茫了 , 在短暂的沉默过后 , 世界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我不能肯定的说话语即权力 , 但是我想这种权力的杀伤性一定是很大的 。
书中有这样一段:“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 , 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 。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 , 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 。在冥冥之中 , 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 , 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 。”王小波认为这个故事太过神奇 , 但很有意思 。对于这一点 , 我有不同的看法 , 故事的结尾 , 小奥斯卡发现成为了侏儒 , 这只能证明 , 冥冥之中的那种力量只让小奥斯卡在生理上停止了生长 , 却没有使它保持一颗童心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小奥斯卡已经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孩子了 。不知当小奥斯卡变为老奥斯卡时 , 有没有后悔当时的决定 。成长和沉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情 , 也许 , 我们能像小奥斯卡那样选择永远都保持小孩子的模样 , 但却没有办法永远保持沉默 。我想 , 在这些沉默的人中 , 有大多数并不是一直都保持这样的状态的 , 人们对于沉默的态度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改变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