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 八 )


很显然地 , 这样的心态是建立在慈善和关爱的基础之上的 , 所以“不争而善胜”的本质还是人内心的慈善使然 。

8、为学者日益 , 为道者日损
《道德经》是提倡学习的:“为学者日益”就是要学习各种科学 , 业务知识越多越好 , 因为这些知识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条件 。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 , 终生不殆 。但是 , 人生的成功 , 知识其实只占较少的份量 , 而大部分因素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 , 即道性的丰富程度 , 因此人还必须要不断损掉人性中那些不符合自然的想法与私欲 , 而这不是学习知识能办得到的 , 这要靠修道才能办到 , 这就是“为道者日损” 。
“损之又损 , 以至于无为 , 无为而无不为 。”
那些不自然的、不合理的主观成分都去掉了 , 人就无为了 , 即人的想法和心理活动都顺应自然了 , 那么处事为人就都会因符合客观而感到顺心自在 , 万事如意 , 人的潜能也因此会得到充分开发 。所以人生的成功 , “为学”与“为道”必须并重——不仅要学习知识 , 还要通过修道来修炼本性 , 用道性换掉人性 , 这个过程同样非常重要 。

9、成功的定义
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挣更多的钱、身居高位和手握大权呢?
在《道德经》看来 , 这只是“胜人者有力” , 并不一定代表成功 , 它可能还代表着为贪婪和冷漠所支配而带来的拥有 , 它可能是欲望的奴隶 , 因此不是“道”的意义上的成功 。《道德经》里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 , 是“自胜都强”、“道法自然” 。
“居善地 , 心善渊 , 与善仁 , 言善信 , 正善治 , 事善能 , 动善时 , 夫唯不争 , 故无尤 。”意思是 , 住在别人不去的地方(意即不出风头、不突出自己) , 心情舒畅深远 , 经常给别人以仁爱 , 他的话是值得信任的 , 为人正直和蔼可亲 , 处事的能力很强 , 出动又善于选择时机 。他唯一的不与人争斗 , 所以无忧无虑 。
一个达到这样境界的人难道不算成功吗?这是金钱、地位和权力能够换得来的吗?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正确地管理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时 , 这就是成功 。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思想就意味著“方而不割”(大脑思维方寸不乱)和“自胜者强”;而正确地管理自己的金钱就意味著节俭、仁爱和富有远见;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意味着智慧、实干和值得信任 。按照现代的标准 , 这就是道德水平、情商、智商和能力都非常高的人 , 这就是“道”的意义上的成功!因此成功最重要的标准在于拥有一个不随环境、金钱、权力、地位的变化 , 而只属于心灵素质里的某种坚韧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