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读后感( 三 )


我们的生活不是阴谋,美丽的金融世界也不是一本厚厚的策划 。

货币战争读后感(二)
之前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货币战争作者的时候看了几句话,讲的在房地美公司工作的时候预感到金融危机,很感兴趣,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到网上找到了面对面的网页,昨天才看到把那次节目登了出来(面对面央视网页上的更新速度有点慢),看了文字记录,觉得作者的观点很有冲击力,今天又到网上看了点书的电子版,汇总感受,就是觉得书的前半部分写得像小说,面对面访谈中的话多数还靠点谱 。又看了高盛董事长的文章,说货币战争多属虚构,论证的也挺有力 。
身为一个小老百姓能干点啥呢,存点黄金?啥正事也干不了,就到网上来写点读后感吧 。
我觉得货币战争描述的情况确有言过其实之嫌,一个家族不可能永远那么厉害,虽然说龙生龙凤生凤,可是那么多年怎么可能维持良好或者说超优秀的人才品质,一小撮人也不可能一直抱成团,夫妻都大难临头各自飞,世界上哪可能有一小撮一直维持良好合作的集团呢?但说到金融风暴、金融危机,我觉得说里面完全没有阴谋恐怕也不大可能,中国面临的挑战绝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所能想象的,不过也相信我们中的精英分子:政府高官、专家们会维护他们的,也是我们的祖国以万全的 。
人类世界的走向,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社会生活方面,我想,能够最终决定其方向的,还是人类的本性,大家都是人,难以避免的按本性行事,因此,如果要推演人类社会最终是个什么样子,从人的本性出发应该是个不会错的开始 。

货币战争读后感(三)
文/潘艳姿
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读了货币战争,我受益匪浅 。该书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描述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争斗史 。可以说这本书是学习经济金融的最佳入门教材 。也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必须阅读的参考书 。
首先,把它作为一门初级认识货币产生及活动影响类的书,我感到受益匪浅 。货币没有国度,只有流通 。没有流通的货币,就是破铜废纸 。
这本书我在阅读时,正值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之后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宋鸿兵先生的一些访谈,对其能在2007年初就预见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比钦佩,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 。比如,宋鸿兵先生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主要是一种阴谋论,这点我并不赞同 。我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放大了这次“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
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此次引发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 。贷款机构将其放出去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变成证券产品后销售给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进行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 。()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 。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经过放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金融杠杆效应后,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剧烈动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