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读后感3000字( 三 )


如果说感情的吸引的阶段是杜洛瓦不断地迎合对方的需要 , 那么到了感情的维持阶段就是杜洛瓦适当地满足女性然后尽全力地去从她们身上获得利益 。德 。马莱尔夫人满足了他的情欲并且使他脱离了生机的窘迫 , 弗雷斯蒂埃夫人让他获得了显赫的声名、骑士勋章以及伯爵的一半遗产 , 瓦尔特夫人让他成功接触并最终娶走了她的女儿 , 赢得了瓦尔特先生的一半的巨额财富 。随着情妇的变换杜洛瓦也不断青云直上最终到达了顶峰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杜洛瓦抛弃一个情妇后那位情妇的反应 , 全部都是忍气吞声即使已经看穿了杜洛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我想这归根结底还是整个男权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所致 , 无论是德 。马莱尔夫人还是瓦尔特夫人都不能承担揭穿杜洛瓦对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 。我们也许会觉得女人如果悲愤至极什么傻事都会干得出 , 但是这又显然不会发生在这两位拥有良好教养的贵妇人身上 , 她们不敢舍弃自己的家庭与名声去和杜洛瓦鱼死网破 , 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 这恰恰给了杜洛瓦的肆意妄为以可乘之机 。还有弗雷斯蒂埃夫人 , 她才能出众却只能嫁给平庸的弗雷斯蒂埃先生正是因为社会并没有给予一位女子独当一面的可能 , 她必须附属于某个男人正如她写的文章署名是她的丈夫、她的姓氏是她丈夫的姓氏一样 。当她发现自己已经被现任丈夫所出卖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 因为声名扫地外加失去丈夫依靠的她已经根本没有能力与如日中天的杜洛瓦相抗衡 , 只得默默接受 。
所以说 , 整部小说可以看作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下全面收到压迫而落败的悲剧 。男人们在设计这个社会结构的时候后想尽一切办法给地球上的另一半人戴上了无形的枷锁 。一切荒诞当放在这个视角下将会变得合理 , 我想这才是小说讽刺的精妙之处吧 。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为什么作者一直将死贯穿这篇以情爱为主线的小说 。不由地想到了《红楼梦》与《雪国》这两本讲爱情的书也同样地被死亡所统摄 。爱情和死亡究竟有何联系 , 我的第一种想法是爱情是为了繁衍生息 , 而生的唯一终点就是死亡 , 因此在爱情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死亡的阴影所覆盖 。这一点可以在老诗人对主人公的对话中看出端倪 。第二种想法是在男权社会下情爱不过是男方对女方的占有 , 这种占有和占有金钱名声并无大的不同 , 一旦男人死去就代表着这种占有关系的不复存在 , 如《红楼梦》中著名的《好了歌》所说“世人都晓神仙好 , 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 , 君死又随人去了 。”弗雷斯蒂埃先生和沃德雷克伯爵正是这样 。作者之所以在主人公蒸蒸日上时引入这两个人的死并大加描述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推进剧情 , 也似乎是为了说明这生活中一切欢愉的短暂与徒劳 。看破红尘与及时行乐往往是同一种想法的两面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