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读后感( 三 )


这本书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 , 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 , 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 。()在“知识链接”一栏中 , 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 。这让我们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
虽然此书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 , 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 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帮助 。
例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 , 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 进而指出 , 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 , 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 。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 , 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 。在这里 , 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 , 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 。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 , 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 。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 在此也就不一一详谈了 。
【谈美读后感】朱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 , 即此身 , 此时 , 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 , 就得由此身担当起 , 不推委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 , 就该在此时做 , 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 , 就得在此地做 , 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 , 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这很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