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演义读后感

【数学演义读后感】数学演义读后感(一)
暑假快结束了,最近读了一本叫做《数学演义》的书,看完有一些感触 。下面就是对这本书的读后感,读完《数学演义》之后,我受益匪浅,我想这种感触我一定要用笔记下来,好让我以后忘了再把它想起来,同时也让大家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该书本是在书架上的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但"好玩的数学"几个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翻开书的第一页,便是该书主编张景中院士的简介 。张院士的简介再次吸引了我往后翻阅此书 。书中说并不是成了大师才说好玩,小孩子也可能觉得数学好玩 。"这句话一下子打断了我继续读下去 。是呀!并不是成了大师才说好玩 。我们学习一样东西应该先对它产生兴趣,这样你才能事半功倍,并且一直学下去,所以说兴趣对于做任何一件事都很重要 。
数学史上重大事件的意义和众多数学家的伟业与《三国志》所述的人与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中国古代的著名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张遂,秦九韶,杨辉,李冶和朱世杰等,他们对世界数学的贡献诸如π的近似值,中国剩余定理,杨辉三角与幻方等等 。
这本书效法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因在于《三国演义》并不是专门供一般老百姓欣赏的作品,几乎所有的近现代文学家也都认真研读过,作者期望大学师生乃至数学界同仁会认为此书似应一读,做到雅俗共赏 。
书中有个“五猴分桃”的趣题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曾用此题考问中国科学大学少年班的学生,无人能答 。原题是这样的:5只猴子一起摘了1堆桃子,因为太累了,他们商量决定,先睡一觉再分 。过了不知多久,来了一只猴子,它见别的猴子没来,便将这1堆桃子平均分成5份,结果多了1个,就将多的这个吃了,拿走其中的1堆 。又过了不知多久,第2只猴子来了,它不知道有1个同伴已经来过,还以为自己是第1个到的呢,于是将地上的桃子堆起来,平均分成5份,发现也多了1个,同样吃了这1个,拿走其中的1堆 。第3只,第4只,第5只猴子都是这样 。问这5只猴子至少摘了多少个桃子?
思路和解法:题目难在每次分都多1个桃子,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少4个,先借给它们4个再分 。好玩的是,桃子尽管多了4个,每个猴子得到的桃子并不会增多,当然也不会减少 。这样,每次都刚好均分成5堆,就容易算了 。
从上面这个题目及解法,我们不难发现当你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时,那是走不通的,如果你换个角度或逆向思考时,马上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
其实,就这本书而言,让不同层次的读者去看,他们从其中得到不同的乐趣和益处 。可以当做休闲娱乐小品随便翻翻,有助于排遣工作疲劳;可以作为教师参考资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读物,有助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即使对于数学修养比较高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数学研究工作者,也会开卷有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