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读后感600字
社戏读后感600字(一)
鲁迅先生的社戏 , 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 , 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 。
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 , 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 , 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黑色的夜空、圆圆的明月、一座石板小桥、一只划船 。“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 , 他们下船、点篙 。飞一般的在月下航行 , 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麦散发出草香味 , 河边的小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赵庄、婉转悠扬的笛声 , 还有点点渔火等等 。这些本来是农村中很普通的景色 , 也是我们农村孩子很熟悉的 , 但经过鲁迅的一番艺术加工 , 看上去简直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神仙美景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鲁迅对农村的怀恋 , 对他小时候在外婆家的眷恋之情 。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 , 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 , 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 , 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 。作者采用写意笔法 , 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 , 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 , 情景交融 , 充满水乡特色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 , 远山的“淡黑” , 月光的“皎洁” , 渔火、灯光的“红” , 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 , 孩子们的笑声 , 横笛的“宛转 , 悠扬” , 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 , 生动传神 。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 , 如表现船行之快 , 用远山来陪衬 ,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 , “那航船 , 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 化静为动 , 增加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
本文并不想一般地谈论文章结尾的写作技巧 。“人生经验通感”也不是只靠结末一句才发挥自己的威力 。它可以在行文中无处不在 , 渗透全文 。但鲁迅却还能在读者即将要放下书本时又使他们欲罢不能 。手中的书本合上了 , 心里的人生经历的书本却又翻开了 。
社戏读后感600字(二)
我从来没有读过除课文以外的任何一篇鲁迅的文章 , 因为它太深奥了 ,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看不懂 , 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