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读后感600字( 二 )


鲁迅的文章应该是出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期 , 《社戏》中有些句子我也觉得有些奇怪 。读完《社戏》后 , 我并不能从中看出什么大道理来 , 但多少还是有点收获 。
从文中 , 我了解了鲁迅小时候的生活:抓蚯蚓 , 钓虾 , 放牛…… , 他和其他所有的孩子们一样 , 沉浸在欢乐 , 幸福的儿童时代 , 每天都无忧无虑 。他也很孩子气 , 本来打算去看社戏的 , 谁知竟然没有船了 , 他马上就不高兴了 。其实 , 这也是很正常的 , 我也经常如此 , 一有不顺心的事 , 脸就立刻板下来 , 而如果又有一件让我高兴的事 , 我马上又会兴奋起来 。还有就是看戏的时候了 。鲁迅在文中提到了老生可以翻四十八个筋斗 , 而当老生并不翻筋斗改为唱时 , 孩子们却一点儿也不想看了 。这可以看出 , 孩子们并没有多大的耐心去“听” , 反而武打场面更可以吸引他们 。相信很多人都不是生来就喜欢京剧的 , 如果要说讨厌京剧的理由 , 那一定就是类似于唱的部分太烦了这类的 。
我要说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偷罗汉豆了 。孩子们饿了 , 没东西吃 , 就想到了去“偷” 。更好笑的是 , “偷”的还是他们自家的东西 , 两个孩子还在比“偷”谁的好 。在他人眼里 , 或者说是如果这些孩子长大一点 , 都会为偷而不耻 , 可是他们小时候却没怎么在乎 。孩子是一张白纸 , 我也从中读出了孩子们的童真 。但是等他们长大以后了呢?白纸被密密麻麻地写满字 , 他们还会那么无忧无虑吗?虽然我不确定 , 但或许这也就是作者在最后说“一直到现在 ,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可能这并不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 但我知道了要珍惜童年时的无忧无虑 。

社戏读后感600字(三)
《社戏》是鲁迅写的一部小说 , 文章中写了不少的人 , 诸如外祖母的疼爱、母亲的孝顺与关爱 , 朋友们的关心与聪明等等 , 都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 但最深刻的 , 还是迅哥在平桥村受到的优待 。
关于受优待的原因 , 可能有许多 ,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社戏读后感600字】一、家庭好 , 迅哥家可能当时算得上大户 , 故受大人敬 。
二、读过书 , 能读“秩秩斯干 , 悠悠南山”之类 , 所以受所有人特别是孩子们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