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读后感( 二 )
终于 , 30岁时 , “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 ,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如此的母亲是伟大的 , 她们总是默默地为儿女无私的付出 。却从不记回报 , 甚至连分享儿女成功的喜悦也常常被无情的生命剥夺 。“我”怀念母亲 , 遥想母亲 , 静静地在树林里遥问上帝 , “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 母亲似乎曾回来过 。也许母亲从未离开过 , 她活在儿子的心灵里 , 陪伴他一生 。
细心读来 , 可以发现作者选择的三个时间段分别是10岁 , 20岁 , 30岁 , 这都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 母亲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虽然30岁时 , 母亲已逝世了 , 但30岁的成就是母亲用一生的付出为“我”收获的 。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了 。这也体现了作者在选材组织上的独具匠心 。
在前部分里 , 我们始终不见合欢树的半点踪迹 , 从文中看来 , 第八段有一句话“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合欢树似乎已在作者记忆中遗失了 。记忆的闸门在曾经的邻居的一句话中打开了“到小院子去看看吗 , 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当时“我心里一阵抖” , “推说手摇车进出不易“ , 拒绝与合欢树见面 。为什么会“抖”?怕忆起母亲?怕难以乘受悲伤?史铁生内心的疼痛在一个“抖”字倾泻而出 。
接着 , 作者追忆合欢树的由来 , 从追忆可见 , 母亲无意栽种合欢树的时候是“我”已两腿残废 。想来那时母亲内心的伤痛是难以言表的 。她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 , 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 。因为绿是生命的象征 。
我们可以细细品味这段话“母亲从来喜欢这些东西 , 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 , 母亲叹息了一回 , 还不舍得扔掉 , 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 。第三年 , 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 , 而且还比较茂盛 。母亲高兴了好多天 , 以为是个好兆头 , 常去侍弄它 , 不甘太大意 。又过了一年 , 她把合欢树移出盆 , 栽在窗前的地上 , 有时念叼 , 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这似乎是母亲全心为“我”找药方到支持“我”写作的过程的写照 。我想这位母亲在料理合欢树时定是充满了对儿子的痊愈的希望的 。
合欢树被弃置在路边 , 在被无意栽种的一年里 , 无人打理 。然而第三年却“长出了叶子” , 还比较茂盛 。这是一个顽强的生命 , 在逆境中生存了下来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 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拥有充满阳光的将来 。
推荐阅读
- 祝福语|恋人生日浪漫甜蜜祝福语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