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 , “高达”系列要出色不少 。
格局宏大 , 故事严肃又充满趣味 , 人物特点鲜明又饱含弧光 , 从个人到群体 , 将联邦和吉翁之间的恩怨情仇 , 娓娓道来 。
但巨大人型战斗机器这个设定 , 怎么想都是在为了卖玩具服务 , 哪怕设定再怎么去圆 , 正常人也都知道 , 这种设计的机器人 , 是很难有什么战斗力的 。
虽然很感谢日升为我们带来了如此帅气的机体设计 , 让“男人的浪漫”有了一个十分具象的承载物 , 但就太空战争的幻想方面 , 还是有些超出了合理的阈值 。
像《银河英雄传说》这样的 , 注重科学细节的合理性 , 而不是去借助诸如“原力”、“New Type”这些 , 说是科幻 , 更似魔幻的设定 , 推演出的故事才更有真正太空战争 , 应有的扎实感 。
这样的扎实感 , 才能让宇宙空间中的故事 , 保持在幻想之中 , 而不是成为妄想 。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 网易出品的太空战争题材SLG《无尽的拉格朗日》 , 同样为我们带来了别具特色的太空战争想象 。
于是 , 能够带领人类穿越空间的“不稳定空间点” , 便在此处出现了 。
而“元设定” , 也为科幻作品 , 定下了属于他们的基调 。
之所以说《无尽的拉格朗日》为我们带来了同样扎实 , 但别具一格的想象 , 便是因为这款游戏的“元设定”定下了这样的基调 。
《无尽的拉格朗日》的世界观 , 架构在“拉格朗日点”这个概念上 。
这是一个现代天文学上切实存在的概念 , 指宇宙中质量差距极大的两个天体间的引力平衡点 。 关于这个点 , 自古以来都有着一些猜想 , 比如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反地球”猜想 , 2011年有部名叫《另一个地球》的电影 , 便是从这个猜想而来 。
所以这个点本身 , 就带有一点神秘的色彩 。 在这个基础上 , 制作组进行了合理的猜想 , 在来自两方的引力平衡的同时 , 对此处的空间是否有着一定的影响 。
于是 , 能够带领人类穿越空间的“不稳定空间点” , 便在此处出现了 。
凭借着“拉格朗日点”的特殊空间现象 , 《无尽的拉格朗日》的故事背景中 , 人类正式踏上了探索星辰大海的旅程 。
前所未有的开拓 , 自然带来了繁荣 , 繁荣和昌盛 , 以及与以往全然不同的社会格局 , 让混乱和死亡再次到来 。 围绕“拉格朗日系统”的争夺 , 人类再一次爆发了战争 , 并且规模无比巨大 , 席卷了整个银河 , 整个人类文明因此而大倒退 。
最终 , 《未央公约》签订 , 人类文明终于有时间舔舐战争留下的伤口 , 以及开启新一轮的开拓 。 而这时 , 便是玩家入场的时候 。
不管是“元设定”中对“拉格朗日点”的猜想 , 还是对后续人类历史发展的推演 , 都有严谨的凭依 , 绝非天马行空的发挥 。 对“拉格朗日点”神秘色彩的运用 , 也是其别具一格的特色来源 。
稳健的基础和背景设定 , 给整个星际社会的架构带来了结实的地基 。 而涵盖了历史、人文、科技发展、银河格局等各种主题的档案 , 以及分布各处的 , 不同特色、不同主张的星际势力 , 则支撑起了世界观的骨架 , 丰满了其血肉 。
如果玩家在游戏中细心地查看一些战舰、空间站或技术文档的说明 , 一定能够感受到 , 这段历史在整个星际社会中留下的痕迹 。
这种前因后果构成合理闭环的感觉 , 在游戏设计之中 , 称之为“世界的内在一致性” , 或者我们通俗一些说 , 这为游戏带来完美的氛围感 。
只要能够理解并接受基础的设定 , 就能够完美地沉浸在游戏之中 , 带来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 这种体验我称之为“真实的幻想” 。
为了不破坏这种“真实的幻想” , 《无尽的拉格朗日》中的玩法系统 , 都在以加深玩家沉浸感的方式展开 。
作为开拓者 , 玩家要在荒芜陌生的星域自给自足 , 从零开始 。 所以 , 第一件事就是强化矿产的开发 , 并且优化基地的生产系统 , 搭建自己的工业生产链 。
解决了内忧 , 然后看向外患 。 辽阔的宇宙空间中 , 会有大量游荡在人性和法律之外的私掠者 , 他们并不愿受到《未央公约》的束缚 , 以趴在玩家这样初来乍到的开拓者身上 , 吸血为乐 。
为了对抗他们 , 玩家需要建立自己的自卫武装 , 以此带出了战争相关的玩法 。
通过研究在星际间流通的各种技术档案 , 玩家解锁了一些战列舰、巡洋舰的蓝图 , 并且能够在科研实力提升后 , 对蓝图进行升级和优化 。 根据蓝图建造出来的战舰 , 也能够根据不同的战术目的 , 进行不同的编队和阵型的编排 。
推荐阅读
- 地球冷却速度远超预期!或成为第二个火星,人类应该何去何从?
- 日本火山8天内7次喷发,即将迎来超级喷发?富士山会大爆发吗?
- 有没有一座火山,足以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 人类已经被困在了太阳系:除了光速之外,氧气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 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依赖于一种致命的有毒气体
- ?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磁场强度损伤了9%,地球将来会变成火星?
- 祝融号与火星快车“握手”,数据经欧洲传回,会被美国获得吗?
- 玉兔二号火了,只因发现了月球“小屋”?国外关注度仅次于李子柒
- 维苏威火山灭城新发现,因温度太高,人类大脑组织直接变成玻璃
- 探索太阳系生命的“真相”!